“站在臺風口,豬都能飛上天”曾成了創業者們的口頭禪,大批創業人士在這句話的鼓動下到處尋找移動互聯網的風口,意圖給傳統行業來一次顛覆性改革,家裝行業也不例外。那么,互聯網家裝到底是洪水猛獸,還是只是個促進家裝行業更規范、公開、開放的平臺?未來,家裝設計行業會走向何方?
戰因:家裝行業痛點多 互聯網家裝掀起變革巨浪
2015年,可以說是互聯網家裝的元年。自年初小米愛空間推出“699”裝修套餐、新浪推出讓家裝費用便宜30%的“搶工長”平臺,接下來,搜房666套餐、實創688任性裝等標準化家庭裝修套餐陸續推出。一時間,互聯網以價格戰在家裝市場掀起巨浪,甚至,有業內人士總結出了目前有13種業態在互聯網家裝市場攻城略地。為什么互聯網能在家裝行業產生這么巨大的沖擊力?首先,是由于家裝行業本身決定的,家裝行業痛點無數:產業鏈長中間環節多、從業門檻低、價格信息不對稱、流程復雜周期長、作業角色多人工屬性重、市場競爭混亂、用戶體驗差等等。再者,互聯網的精髓在于“專注、極致、口碑、快”,傳播速度快,粉絲營銷力度大,互聯網家裝通過供應鏈整合、客戶體驗、口碑宣傳的優勢迅速搶占市場。
戰局:互聯網家裝贏在“極致” 經驗和售后是短板
互聯網優勢何在?互聯網家裝贏在“極致”——只做一部分客戶,只做一個價格。除了價格上的沖擊,互聯網主要有三大優勢:互聯網是獲取資源的良好渠道;互聯網可以讓用戶在線上體驗;未來的營銷模式將轉戰互聯網。另外,互聯網的評價體系對裝修設計公司的監督力度大,會促使裝修公司改善服務質量和水平。毋庸置疑,“互聯網+”是家裝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就現狀來看,互聯網家裝給家裝設計公司市場帶來了哪些改變?互聯網家裝行業專家衛琦總結了三大變化:營銷和引流,現階段由于家裝行業產業鏈條長、混亂、無序和低效,互聯網對各項目在營銷和引流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信息的公開透明,家裝行業是一個消費前置的行業,互聯網將裝修過程中的大量信息提前披露出來,用戶需求會得到更好釋放;行業資源重新分配,工長模式是把裝修公司的那部分資源重新分配給工長和互聯網家裝平臺,套餐模式是把以前裝修公司給室內設計師、業務員、材料商這一部分利潤重新分配了。
互聯網對一個行業的沖擊畢竟是短暫的,一旦潮水褪去,家裝行業會回歸到應有的理性及市場規范中去。互聯網家裝模式現在并不成熟,行業經驗、施工資源、線下體驗及后續服務、保修等是都是互聯網家裝的短板。
戰略:“標準化套餐”不是互聯網家裝 產業鏈、信息化才是王道
互聯網家裝到底是什么,是互聯網家裝公司,是互聯網家裝品牌,還是整個互聯網化的家裝行業?目前沒有太明確的定義,很大程度,它只是一種簡稱。一開始,互聯網家裝出現在人們視線內就是以700元以下“標準化套餐”,甚至讓人覺得互聯網家裝就是標準化家庭裝修套餐。對此,土巴兔董事長王國彬指出:這些套餐都只是產品的售賣方式。10多年前傳統家裝公司就已經推出了裝修套餐,現在只是把宣傳的途徑轉移到互聯網。由此看來,套餐模式的本質并不是互聯網家裝,只是把當年的營銷策略變成了“產品包”的形式。互聯網家裝應該是以行業信息化為基礎,優化裝修行業的產業鏈、建立行業標準,提高行業的效率,促進裝修行業公開透明,從而真正降低價格,改變行業的格局。
隱患:市場接受需要過程 盈利模式尚待探尋
互聯網家裝在行業內掀起了巨浪,消費者對其的看法又是如何呢?為了了解消費者對互聯網家裝的認知和接受程度,7月10日—7月16日,我們以“了解互聯網家裝市場用戶需求”為主題開展了問券調查,期間共有1140名網友參與了此次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僅17.5%的網友使用過網絡家裝平臺,另有24.6%的網友在有裝修計劃的情況下會優先考慮互聯網家裝平臺。雖然互聯網家裝的優勢明顯大于傳統家裝,但大部分網友在裝修問題上還是更加青睞傳統家裝公司。互聯網家裝只有在核心問題上完善自己,提高用戶體驗感,提升客戶滿意度,整合資源管理,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關注,用戶量才會攀升。
另一個重要方面,目前整個互聯網家裝采取的是低成本運作方式,都在虧損狀態。且互聯網家裝的盈利模式也不清晰,商業法則決定,不能盈利的模式是難以為繼的。
未來:家裝行業割據重建 將現超百億家裝航母
就發展趨勢而言,中國所有的行業只有智能化和O2O的趨勢,而且一定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趨勢,家裝行業也不例外。未來幾年,家裝行業將割據重建,傳統家裝公司將面臨一次洗牌,一些公司將會被邊緣化甚至淘汰,會有一批互聯網家裝品牌產生,同時還會有一部分互聯網家裝平臺到穩定期和收割期。家裝行業還將出1~2家整合整個產業鏈、銷售額過百億的家裝航母,打破“大行業小企業”的困局。
未來,互聯網家裝和傳統家裝將會結合的,兩者將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各取所長,實現家裝行業信息化、運營數據化、信息透明化、流程規范化,讓裝修變成一件省錢、省事、省心的事。
文章出自大粵家居網,轉載請注明